新闻动态 纪念活动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 威海市荣成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七周年普法宣传活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七周年到来之际,威海市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荣成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细致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起草背景、指导思想、重大意义等内容,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本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40余人次。      2021年,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荣成市人民检察院签订了《关于加强协作配合 强化英烈保护、弘扬英烈精神的意见》,及时通报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侵占、破坏、污损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等线索,联合处置影响较大、性质恶劣、疑难复杂的侵害英雄烈士的舆情或案件。四年来,共开展保护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纪念设施等联合检查工作30余次,通报整改问题3处,切实捍卫英烈荣光。
  • 发布时间:2025-04-22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文登区:推动退役军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主力军
  •      一直以来,威海市文登区立足胶东红色资源禀赋,通过组建老兵宣讲队伍,拓展线上线下宣讲场景、活化红色宣讲载体等举措,发挥优秀退役军人作用,持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军”字力量,让他们在传播红色文化中找到“兵”的感觉,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的优良风貌,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可。     搞活“红色宣讲”,培塑宣讲“兵讲员”。着力提升红色宣讲队伍含“军”量,精培实炼,做强队伍,30名退役军人加入“红色文登”宣讲团、天福山红色宣讲团、文登女子民兵班等8支宣讲团,按照“一个兵、一校园、一座城”宣讲理念,将老兵宣讲与英烈事迹进校园有机结合,近年来,先后组织老兵宣讲培训班52场,开展进校园宣讲实践800余场,退役军人成为校园红色文化“传灯兵”。     拓展“红色讲堂”,办好宣讲“微课堂”。发挥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优势,畅通校社联动共建渠道、拓展红色文化宣讲阵地,利用每日放学、周末等小微时间,开设短时段、小规模、正能量的儿童红色宣讲课堂,持续放大老兵红色宣讲声音,3年来全区持续发布线上老兵宣讲“微视频”50部,组织社区“微课堂”500余场。龙山街道杏坛社区在服务站、社区广场,通过“小马扎”“小课间”,组织开展“宣讲+实践”红色文化学习活动,讲述英烈故事、表演抗战短剧,累计开展微课堂67场,成为社区亲子互动红色新形式。      探索“红色实践”,打造研学“路线图”。以红色胶东展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和文登区烈士陵园为主体,依托18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展馆构建红色胶东教育体系,牵手全区中小学,打造退役军人红色教育示范点,形成以退役军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红色研学路线图,累计开展中小学红色研学200余场。威海景义外国语学校连续4年与区烈士陵园联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少年”主题红色研学活动,共邀请徐源森、孙惠波等10名军休干部,讲解红色印记、缅怀英烈事迹,有效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 发布时间:2025-04-14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荣成市:开展“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活动
  •       近日,威海市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组织全市29支中国少年先锋队开展“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既富有特色又注重实效的英烈褒扬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了解英烈事迹和革命传统,致敬英雄,在沉浸体验中增进对“先锋”深刻含义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荣成市蜊江小学红领巾宣讲团来到郭永怀纪念馆,参与“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红色研学活动。寻山完小少先队员来到辖区青安屯英烈纪念馆,沉浸式体验真实记录战争时期青安屯众多先烈的革命故事。其他少年先锋队也分别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网站“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平台参与在线祭扫家乡英烈、讲述英雄故事、烈士诗歌诵读、红色观影、祭扫烈士纪念设施等形式参与到缅怀英烈活动中,强化少先队组织凝聚力,增强历史使命感。2025年4月,荣成市29支中国少年先锋队预计1万多名少先队员将参与到“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活动,学习英烈忠诚、担当、无畏精神,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下一步,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依托抗战、抗美援朝有关的烈士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丰富红色资源,深化教育传承,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引导广大少先队员铭记历史,培植红色基因,养成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优良传统,厚植家国情怀,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发布时间:2025-04-14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荣成市:开展“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活动
  •       近日,威海市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组织全市29支中国少年先锋队开展“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既富有特色又注重实效的英烈褒扬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了解英烈事迹和革命传统,致敬英雄,在沉浸体验中增进对“先锋”深刻含义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荣成市蜊江小学红领巾宣讲团来到郭永怀纪念馆,参与“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革命传统”红色研学活动。寻山完小少先队员来到辖区青安屯英烈纪念馆,沉浸式体验真实记录战争时期青安屯众多先烈的革命故事。其他少年先锋队也分别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网站“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平台参与在线祭扫家乡英烈、讲述英雄故事、烈士诗歌诵读、红色观影、祭扫烈士纪念设施等形式参与到缅怀英烈活动中,强化少先队组织凝聚力,增强历史使命感。2025年4月,荣成市29支中国少年先锋队预计1万多名少先队员将参与到“红领巾向英烈致敬”实践活动,学习英烈忠诚、担当、无畏精神,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下一步,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依托抗战、抗美援朝有关的烈士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丰富红色资源,深化教育传承,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引导广大少先队员铭记历史,培植红色基因,养成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优良传统,厚植家国情怀,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发布时间:2025-04-09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荣成市:缅怀先烈志 清明祭忠魂 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
  •       近日,威海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荣成革命烈士陵园庄重集会,举行“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深切缅怀牺牲的人民英雄,号召社会各界切实把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岗位争先创优,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续写新时代使命担当。       4月2日,荣成革命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烈士亲属代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全体机关干部、各级道德模范代表、“身边好人”代表、退役军人代表、部分现役军人代表、志愿者代表、中小学生代表等共计140余人,手持鲜花静静矗立,共同缅怀人民英雄,寄托对烈士们的无限追思和怀念。      上午9时整,活动仪式正式开始。全场人员整齐列队,向烈士纪念碑行注目礼,伴随着《献花曲》响起,礼兵们抬着花篮,迈着深沉、凝重的礼步,缓缓行进,摆放花篮。随后,活动代表们依次前往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碑前敬献鲜花、瞻仰英烈纪念馆,深情回顾革命历史、缅怀英雄伟绩。      2025年清明节期间,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为主题,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广泛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倡导“云追思、祭英烈”网上祭英烈活动;巩固“致敬英烈 关爱烈属”专项行动成果,组织对烈士亲属走访慰问、上门巡诊等,把为烈士画像作为服务烈士亲属的重要载体,常态化开展烈士寻亲工作;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美化环境,提前组织为烈士墓敬献鲜花、擦拭墓碑、描红碑文,为英烈祭扫提供优质保障;联合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用好红色资源,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通过开展主题团队课、主题班会、青少年思政课、红色教育润童心等富有特色、有实际效果的英烈褒扬纪念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了解英烈事迹和革命传统,激发学习英烈、崇尚英烈、传承英烈精神的热情;丰富“五进”宣讲形式,在全社会形成以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奋斗历程,颂扬英烈精神、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强大力量,推动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
  • 发布时间:2025-04-08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文登区:建强“三支队伍”汇聚“红色力量”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系列主题活动
  •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威海市文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为主题,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体系联动优势,建强局机关、镇(街)服务站、社会公益组织三支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全域覆盖、精准服务、立体传承”的工作格局,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聚力红色阵地,护航祭扫服务      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志愿服务队以“让每座丰碑闪耀、让每份思念抵达”为使命,自3月20日起全员投入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聚焦环境提升、代祭关怀、接待保障等重点工作。一是陵园修整焕新。对烈士陵园进行“深度美颜”,安排专人负责清扫园区,修建绿植,逐座擦拭烈士墓碑,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祭扫环境;二是云端代祭传情。创新推出“云端寄哀思”服务,为30余名因异地、高龄等原因不便到场的烈属提供代祭扫服务,让烈士家属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向逝去亲人倾诉思念。三是英烈讲解护航。针对清明期间祭扫人员,志愿服务队还专门安排讲解员围绕英烈事迹开展讲解服务20余场次,顺利保障50余场集体祭扫活动安全有序完成。      深耕乡土记忆,守护红色印记      广泛发动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吸纳退役军人、党员群众等志愿者200余人,对辖区内15处镇街烈士陵园、3处集中安葬区的纪念设施进行深度保洁,清理墓区杂草杂物,修复破损台阶、护栏等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良好、整洁的祭扫环境。同时,为祭扫群众提供墓位导引、代祭、讲解等服务。针对有需求的高龄烈属,志愿者实行“一对一”帮扶,全程陪同完成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祭扫仪式,累计接待祭扫群众2000余人次。各镇街志愿者还主动深入烈属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力所能及为他们提供帮助。      联动青春力量,厚植爱国情怀      组织社会志愿服务力量深度融入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文登区朝阳退役军人社工服务中心联合山海润心服务中心组织12名孤儿学生走进峰山烈士陵园,通过“劳动+教育”沉浸式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们带领学生清理园区卫生、擦拭烈士墓碑,在劳动间隙讲述本土英烈故事,用“听得懂、有共鸣”的方式播撒爱国种子。与此同时,青年突击队联动威海景义外国语学校、文昌中学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缅怀先烈志·共筑中华魂”主题活动,在胶东革命纪念馆,学生们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解革命烈士事迹,共同追忆革命历史;在烈士纪念碑前,组织全体学生重温入团誓词并敬献鲜花,让红色精神在代际传承中得到赓续弘扬。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自身力量,通过结对关爱烈属、文明祭扫倡导等活动,凝聚社会崇敬英烈、守护荣光的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亮光芒。      下一步,威海市文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持续发挥机关、镇(街)、社会公益组织三级志愿服务力量,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发挥退役军人优势作用,将清明祭扫等更多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为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贡献更多“军”力量。
  • 发布时间:2025-04-08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乳山市:缅怀“马石山十勇士”,丰碑永驻英魂存
  •       春风轻拂松柏翠,丰碑永驻英魂存。清明节前夕,威海市党政机关干部、退役军人、少先队员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怀着崇敬心情,前往马石山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在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接受现场教育,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2014年,“马石山十勇士”同“狼牙山五壮士”“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五个群体一起成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抗日英雄群体”。马石山十勇士用生命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和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有其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世代赓续传承。      马石山十勇士是抗日战争英烈群体的典型代表。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抗日英雄群体”,马石山十勇士的战斗事迹具有鲜明的代表性。1942年冬,在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施“拉网式扫荡”的危急时刻,八路军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十名战士在没有接到任务的情况下,主动承担掩护群众突围的重任,他们“四进三出”敌人包围圈,带领1000余名群众成功突围,在弹药耗尽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这种将群众安危置于个人生死之上的牺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不同于其他英雄群体多是掩护部队撤离,马石山十勇士的战斗发生在敌后根据地核心区域,他们本可以有生的可能,却用自己的牺牲直接保护了数千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其事迹更具人民性的特征。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马石山十勇士”旗帜作为第一英模方队的旗帜,在天安门前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其全国性的抗战精神象征得以更加彰显。      马石山十勇士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坐标。十勇士的壮举是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传统美德的时代诠释。在三面受敌的绝境中,他们选择三次往返敌阵接应群众,这种超越军事常规的牺牲行为,展现了中国军人特有的精神境界。其事迹经胶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传播后,迅速在胶东乃至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成为激励敌后军民坚持抗战的重要精神力量。从1942年到1944年的3年间,胶东军民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群众支前积极性显著提升,巩固和扩大了胶东抗日根据地。这种精神力量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石山十勇士是抗日战争军民一体的精神丰碑。辛殿元老人是马石山惨案幸存者,他回忆当时与班长王殿元的对话场景,“你们还不走吗?你们都是第四批了,天快要亮了。他说不能走啊,这里头有一个人,这说明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根本就没有考虑牺牲的问题”。马石山十勇士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力营救被困群众,是深厚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军队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与此同时,马石山十勇士的牺牲,更加激起了胶东人民大力支援我军作战的决心,他们当向导、递情报、送给养、挖地道、隐藏军用物资、掩护与疏散伤病员,表现了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比如,在1942年全国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胶东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同日伪军鏖战中频繁转移,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刚来到人世间的亲生骨肉,送给当地百姓带养。为了解除部队和干部的后顾之忧,中共胶东区委指示胶东区妇女抗日救国会筹办胶东育儿所,寻找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共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的“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缅怀历史,革命成功的密钥源自于军民唇齿相依的互相托举。      马石山十勇士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自1943年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马石山主峰南坡立“马石山殉难军民纪念碑”以来,当年被围困在马石山的抗日军民与日军激战时用石块垒成的5处掩体和被困军民饮水用的水井均保存完好。2000年,又修建了“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纪念碑”。目前,马石山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现存的237座烈士墓中,无名烈士占比达68%,年接待扫墓群众20万人次。在中小学教材中,马石山十勇士事迹作为“抗战英雄群体”“敌后游击战”“人民战争”等典型编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内容。其事迹还在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栏目专题报道,并被改编为电影、情景剧、纪实文学(如峻青的《马石山上》)等,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案例。      马石山十勇士是当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范例。作为甲午战争主战场、红色胶东策源地,威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的殷切嘱托,注重红色文化的继承、弘扬,以“警钟长鸣”为主题,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组建“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重点研究梳理以马石山十勇士等为代表的人物事迹,通过主题宣讲、时空对话、情景再现等形式鲜活的表达方式,创作推出了《马石山十勇士:舍身忘死恸山河》等13组宣讲作品,并先后走进上海、济南、青岛、天津、哈尔滨等8座城市,为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2所高校的2.4万余名师生和中组部专题培训班、省委党校、沂蒙干部学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辽宁舰航母编队等开展宣讲70余场次,在社会各界、机关干部、高校师生、各大军营中引发热烈反响,开创了地方到“军中党校”“航母编队”开展宣讲的先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马石山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十勇士的呐喊仿佛仍在山谷回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新时代,更需要我们铭记马石山十勇士的英勇事迹,传承和弘扬他们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和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 发布时间:2025-04-07
  • 查看详情
  • 央视《新闻联播》关注威海爱国主义教育
  •       这个清明,各地以多种方式缅怀革命英烈,传承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起磅礴奋进力量。4月6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关注威海爱国主义教育——走进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聆听十勇士为掩护群众突围无畏赴死的壮烈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发布时间:2025-04-07
  • 查看详情
  • 77载守望终有果|6名威海英烈跨越时空的清明重逢
  •       翠柏青松伴英烈,丰碑矗立颂英魂。这个清明节,长眠于济南历城革命烈士陵园的6名威海籍烈士,在长达77年的守望后,终于等来了自己的11位亲人。      清明节前夕,在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11位烈士家属在陵园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来自文登的赵熙忠用颤抖的手反复摩挲着眼前的墓碑。      赵桂金烈士侄子赵熙忠说,大叔走了八十多年,牺牲了77年,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经常想念着大叔,不知道大叔在什么地方……      祖籍是文登区侯家镇西泥沟村的革命战士赵桂金,十九岁便参军入伍,是解放军华野9纵的爆破班长,1948年9月于济南战役中壮烈牺牲,从此长眠于异地他乡。通过提取DNA信息比对,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成功找到了烈士的家人。现场,赵熙忠拨通了叔叔的视频电话。      赵熙忠说,小叔看到了吗,这是叔的墓碑,赵桂金烈士。原来都是无名烈士墓,现在都有名了,小叔放心吧,把大叔的墓碑已经擦干净了。      77年的相盼,积蓄三代人的泪水在重逢时刻决堤而下。不远处,来自荣成的张英姿、张辉姐弟,将胶东大饽饽摆在姥爷许维峰烈士的墓前,他们手捧一把黄土,泣不成声。      许维峰烈士外孙女张英姿表示,姥爷的名字这么多年一直在心中,但是见到的这一刻,真的是控制不住,因为这是她的姥爷,也是她心目中的英雄。      到目前,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已经为近200名烈士寻找到亲人。为了让更多的英烈以新的方式与后人“重逢”,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在清明节前招募了志愿者,为没有留存影像的著名烈士画像。      绘画志愿者隋锡宁表示,把烈士的形象尽量能符合家属还有战友内心当中的原来的形象,期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者直观感受到烈士的精神。
  • 发布时间:2025-04-05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