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网络中国节·清明 | 当“文明”遇上“清明”
发布 2024-04-05|栏目:新闻动态|阅读:73

       为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辖区居民文明祭扫,弘扬时代新风,连日来,高区组织开展系列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了移风易俗、绿色清明、文化清明的社会氛围。

倡导文明,做绿色祭祀的拥护者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初村镇除了在各村居墓地卡口为前往扫墓的群众免费发放鲜花外,主题宣讲也是初村镇清明节祭祀活动的一大特色。主题为“倡导移风易俗”的宣讲活动一场接着一场,内容涵盖了祭祀文化的传承、绿色祭祀的意义等。来自“语润初心”宣讲团的宣讲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让村民们了解文明祭祀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祭祀观念,让文明祭祀新风浸润人心。

       为引导居民树立文明、环保、健康的祭祀观念,怡园街道东涝台社区开展“文明祭扫 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议活动。工作人员通过发放文明祭祀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文明祭扫的意义,讲解不文明祭祀方式容易导致的火灾、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向居民宣传反诈知识,提高居民反诈意识。后峰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后峰西社区、祈顶山社区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组织举办“手作菊花寄哀思”活动,以鲜花、植树、寄语卡、网络祭祀等文明祭扫方式,替代传统祭奠方式。

文明、绿色的纪念方式,让思念和祝福越飘越远。一场“文明祭祀过清明,移风易俗树新风”鲜花包装活动在田和街道笔架山社区举办。活动现场,老师现场演示花束的包装制作方法,大家边学边看边做,挑选、剪枝、造型、包装,一朵朵、一束束饱含怀念之意的菊花花束制作完成。通过活动,大家不仅寄托了对故人深切哀思,也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新理解和新实践。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祭扫我参与”绿色签名活动,进一步引导居民转变观念、破除陋习,自觉树立文明祭扫的新风尚,用更加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文明祭扫的同时,高区还组织机关干部、村居社区党员干部、护林员到各进山路口,提醒市民不带火种进山,盯紧山头、地头、坟头,适时发布祭扫引发山林火灾警示案例,鼓励用鲜花祭祀,形成良好祭扫习俗。

率先垂范,做传统习俗的践行者

       燕子作为春天美好的象征。清明节做燕子,也寄寓了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寨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剪刀、梳子齐上阵,将面团揉搓成锥形,然后捏出小燕子的头部,再用剪刀剪出小燕子的翅膀和尾巴,最后把黑豆按上去成为小燕子的眼睛,每一只小燕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手巧志愿者还做起了各种属相,大家沉浸式体验传统手艺的魅力。

       一口青团,一口春!青团,这一承载着我国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美食,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与纪念,更象征着团圆与文化的绵延。在田和街道黄家沟社区,老师带领居民制作青团,大家动手揉面、调馅、包裹,一个个青团在大家的巧手下长成了圆乎乎的“小胖球”。大家伙吃着自己动手做好的青团,品尝着春天里的好味道,邻里情也在此刻得到升温。

                                                                                                                     祭祖思源,做时代精神的传承者
       最深的缅怀是弘扬,最好的纪念是传承。田和街道大槐树社区到金色麦田幼儿园开展清明节宣讲活动,宣讲人张茜以革命战争年代为背景,为孩子们讲述了红色英雄邱少云、黄继光等革命先烈故事,带领孩子们共同追忆红色足迹,让孩子们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小学校也积级组织学生参加祭扫活动。威海九中与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昭昭青山佑风骨,耀耀华夏迎忠魂”的祭祀活动,在威海市烈士陵园瞻仰祭扫,敬献鲜花。沈阳路小学部分师生代表、团员代表和少先队员手捧鲜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开展“清明祭英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具有“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重要作用。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威海市散葬烈士墓迁葬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规定和省、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要求,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组织田和街道办事处、初村镇对区内部分散落烈士墓进行了实地勘查和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意见和措施。4月3日清晨,按照“尊重民俗、科学迁移”原则,有序妥善地将贺庆祥、党吉荣、徐世忠三名烈士墓地迁移到三观山墓地进行集中安置管理,有利于营造全社会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