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纪念活动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 为烈士寻亲 让忠魂归根
  •        青山埋忠骨,寻亲慰忠魂。近几天,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联系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烈士寻亲小组,为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18名威海籍无名烈士寻亲,让“无名烈士”找回姓名,与家人“重逢”。百年之后 我要守着我父亲        烈士寻亲小组工作人员:我们找到了车仁堂烈士的安葬地,他安葬在我们济南的历城革命烈士陵园。       在荣成市崖西镇南崖西村,寻亲小组见到了车仁堂烈士82岁的儿子车文平,找到父亲安葬地的这个好消息他和姐姐车文秀等了77年。       车仁堂烈士女儿车文秀:当年到济南头一天晚上我父亲回家了,我们都睡着了,然后他把我们都叫起来,抱着我们两个,我妈妈给他做饭,这些陵园我都去问过,找到我挺高兴,终归他现在不是一个无名烈士了,有名了,我想百年之后,我守着我父亲。一辈子没能叫过一声父亲       在乳山市崖子镇山西村,烈士宋文喜81岁的儿子宋修国向寻亲小组谈起了父亲。在他出生后半年,父亲就离家参军。3岁时父亲牺牲。从此,父亲安葬在何处?有生之年还能否等到父亲的消息……这些问题,宋修国想了一辈子。       宋文喜烈士儿子宋修国:我给父亲弄了个衣冠冢,那个衣冠冢里边什么都没有,将来我不在了,后人到时候还知道他爷爷和他奶奶埋在哪里。谢谢谢谢,谢谢党,谢谢政府,我这找多少年了...       在寻亲小组到来的前一天晚上,他反复看着父亲的“烈士证明书”,激动的一宿没有合眼。       宋修国:去祭奠祭奠他,在那里抓把土来家跟我母亲合葬。告诉他家里子孙都挺好的,在天之灵,不要为后人去担忧。这个愿望达到了,落实了,咱就心满意足,就高兴了。说好很快回家 你怎么说话不算数       1930年出生在文登区张家产镇邹家床村的田明溪烈士,济南战役牺牲时只有18岁。寻亲小组在村里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侄子田世军,并从他口中得知烈士还有一个90岁的妹妹健在。       电话现场:找到我叔的遗骸了,做过DNA了,也知道他叫田明溪。       田明溪当兵时妹妹田明淑12岁,她清楚记得哥哥离家一个月后从战场送回一封信,告诉家人他立了三等功,之后就再无音讯。       田明溪烈士妹妹田明淑:哥哥和朋友互相之间玩打石头,我一跟着他他就往回撵,他在保护我,怕我受伤。他是父亲最小的一个儿子,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想他他回不来了,流眼泪,眼睛瞎掉了。因为我小他不跟我说很多,他憋住了。       三年后,父亲因思念成疾去世了。临走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嘴里念叨的也全是这个小儿子。带着父亲的遗愿,田明淑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哥哥。有生之年,她终于等到了哥哥“回家”。       最终18名威海籍烈士中有16名烈士成功找到了亲属。威海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安排工作人员陪同烈士亲属到安葬地进行祭扫,全程代办祭扫手续,让更多烈士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威海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宋磊:开展好烈士寻亲工作,是褒扬先烈事迹、了却亲属思念的群众工作,我们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力、全程做好保障服务,让思念发光、护英雄回家。
  • 发布时间:2024-07-02
  • 查看详情
  • 网络中国节·清明 | 当“文明”遇上“清明”
  •        为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辖区居民文明祭扫,弘扬时代新风,连日来,高区组织开展系列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了移风易俗、绿色清明、文化清明的社会氛围。倡导文明,做绿色祭祀的拥护者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初村镇除了在各村居墓地卡口为前往扫墓的群众免费发放鲜花外,主题宣讲也是初村镇清明节祭祀活动的一大特色。主题为“倡导移风易俗”的宣讲活动一场接着一场,内容涵盖了祭祀文化的传承、绿色祭祀的意义等。来自“语润初心”宣讲团的宣讲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让村民们了解文明祭祀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祭祀观念,让文明祭祀新风浸润人心。       为引导居民树立文明、环保、健康的祭祀观念,怡园街道东涝台社区开展“文明祭扫 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议活动。工作人员通过发放文明祭祀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文明祭扫的意义,讲解不文明祭祀方式容易导致的火灾、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向居民宣传反诈知识,提高居民反诈意识。后峰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后峰西社区、祈顶山社区开展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组织举办“手作菊花寄哀思”活动,以鲜花、植树、寄语卡、网络祭祀等文明祭扫方式,替代传统祭奠方式。文明、绿色的纪念方式,让思念和祝福越飘越远。一场“文明祭祀过清明,移风易俗树新风”鲜花包装活动在田和街道笔架山社区举办。活动现场,老师现场演示花束的包装制作方法,大家边学边看边做,挑选、剪枝、造型、包装,一朵朵、一束束饱含怀念之意的菊花花束制作完成。通过活动,大家不仅寄托了对故人深切哀思,也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新理解和新实践。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祭扫我参与”绿色签名活动,进一步引导居民转变观念、破除陋习,自觉树立文明祭扫的新风尚,用更加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文明祭扫的同时,高区还组织机关干部、村居社区党员干部、护林员到各进山路口,提醒市民不带火种进山,盯紧山头、地头、坟头,适时发布祭扫引发山林火灾警示案例,鼓励用鲜花祭祀,形成良好祭扫习俗。率先垂范,做传统习俗的践行者       燕子作为春天美好的象征。清明节做燕子,也寄寓了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寨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剪刀、梳子齐上阵,将面团揉搓成锥形,然后捏出小燕子的头部,再用剪刀剪出小燕子的翅膀和尾巴,最后把黑豆按上去成为小燕子的眼睛,每一只小燕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手巧志愿者还做起了各种属相,大家沉浸式体验传统手艺的魅力。       一口青团,一口春!青团,这一承载着我国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美食,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与纪念,更象征着团圆与文化的绵延。在田和街道黄家沟社区,老师带领居民制作青团,大家动手揉面、调馅、包裹,一个个青团在大家的巧手下长成了圆乎乎的“小胖球”。大家伙吃着自己动手做好的青团,品尝着春天里的好味道,邻里情也在此刻得到升温。                                                                                                                     祭祖思源,做时代精神的传承者       最深的缅怀是弘扬,最好的纪念是传承。田和街道大槐树社区到金色麦田幼儿园开展清明节宣讲活动,宣讲人张茜以革命战争年代为背景,为孩子们讲述了红色英雄邱少云、黄继光等革命先烈故事,带领孩子们共同追忆红色足迹,让孩子们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小学校也积级组织学生参加祭扫活动。威海九中与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昭昭青山佑风骨,耀耀华夏迎忠魂”的祭祀活动,在威海市烈士陵园瞻仰祭扫,敬献鲜花。沈阳路小学部分师生代表、团员代表和少先队员手捧鲜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开展“清明祭英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具有“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重要作用。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威海市散葬烈士墓迁葬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规定和省、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要求,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组织田和街道办事处、初村镇对区内部分散落烈士墓进行了实地勘查和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意见和措施。4月3日清晨,按照“尊重民俗、科学迁移”原则,有序妥善地将贺庆祥、党吉荣、徐世忠三名烈士墓地迁移到三观山墓地进行集中安置管理,有利于营造全社会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的浓厚氛围。
  • 发布时间:2024-04-05
  • 查看详情
  • 清明时节:市民扫墓祭奠英烈追思先人
  •        又是一年清明时,威海市民缅怀革命历史,祭奠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4月4日上午,威海市环翠区烈士陵园内气氛庄严肃穆,众多市民自发来到这里为长眠的399名革命烈士,鞠躬行礼、敬献花篮、致敬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沉重的哀悼和深深的敬意。最深的缅怀是弘扬,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市民朱万刚带着家人和孩子来到烈士陵园,为先烈们敬献了鲜花,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们要爱党爱国,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市民朱万刚介绍,每年清明节他们都来烈士陵园祭奠先烈们,包括五一、十一也都带孩子们去红色景点去研学,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党爱国。      朱梓彤说,爸爸告诉她如果没有这些先辈的努力,就没有他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现在她站在这里,可以向这些先辈们学习,从今往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效力。     王轩表示,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血换来的,他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 发布时间:2024-04-05
  • 查看详情
  • 缅怀先烈 文明祭祀更“清”明
  •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又到清明时节,在这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日子里,威海各地群众祭扫烈士陵园、用鲜花向故人遥寄思念,文明祭扫蔚然成风。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在环翠区烈士陵园纪念广场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工作人员低头默哀、鞠躬行礼,并依次向烈士敬献鲜花,深切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环翠区双拥服务中心综合科副科长王钰婷说,深切缅怀烈士的丰功伟业,以表达深切的哀思与敬仰之情,让烈士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手中薪火相传。松柏吐新翠,春风寄哀思。实验小学、临港区永乐路小学纷纷组织师生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活动,引导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古寨中学、威海市第十三中学分别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师生们宣读誓词、宣讲烈士英勇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鲸园街道东山社区、半月湾小学、孙家疃小学等地,老党员和抗战老兵向居民和学生们讲述革命先烈们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光荣事迹,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高区怡园街道开展“一束鲜花寄哀思”文明祭祀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修剪花枝,包装鲜花,2个多小时制作了500多束鲜花,并免费提供给居民。高区怡园街道后峰西社区党委书记邹艳萍表示,通过为居民发放鲜花的方式,引导居民共同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新风尚。为切实做好清明期间群众祭扫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荣成市相关部门,对市区丧葬用品经营店开展联合督查,整治违规销售殡葬用品行为。为保障市民顺畅出行,4月4号到6号,临港区草庙子镇根据以往市民祭扫出行的特点和需求,在正棋山公墓开通免费“文明祭祀”专线,最大程度方便群众上山文明祭祀。       临港区草庙子镇党委副书记邢家兴说,1号线设置上庄、于泉庄、林泉等停车点,2号线设置大庄、毕家庄等停车点。一共安排6辆大巴车从清晨4点开始,根据人流量灵活不间断发车,最大程度满足群众文明祭祀需求。       此外,清明节期间临港区相关部门在正棋山公墓还为居民免费发放祭祀鲜花9000多盆,营造文明祭祀好氛围。
  • 发布时间:2024-04-05
  • 查看详情
  • 缅怀英烈寄哀思 我市广泛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
  •        4月4日,清明节上午,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大中小学师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带着鲜花自发来到威海市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长眠于陵园的革命英烈,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连日来,全市以各种形式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总计500余场,社会各界群众到烈士陵园祭扫人数近10万人次。       各区市也开展了集中祭扫活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环翠区在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联合开展祭扫活动,环翠区双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钰婷表示,将继续讲好英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文登区,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峰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为先烈墓碑清洁擦拭、敬献鲜花。在高区,威海市第九中学与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威海市烈士陵园,联合举办“昭昭青山佑风骨,耀耀华夏迎忠魂”主题祭祀活动。在临港区蔄山革命烈士陵园,蔄山中学少先队员们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用歌声缅怀英烈、致敬英雄,表达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 发布时间:2025-08-31
  • 查看详情
  • 百万文字“悟英烈”,远赴千里寻英魂 威海荣成有位以笔为刀的“守陵人”
  •       在静谧肃穆的荣成市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内,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博正奋笔疾书。最近,他耗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只为从《东北解放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摘录并核对近四百位威海籍烈士的姓名。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笔墨绘制的不仅是烈士们的事迹,更是在纸张上复苏革命火种,让烈士英魂在时间长河中永存。  肩负责任 理清历史脉络  自2015年踏入荣成市青山革命烈士陵园的那一刻起,刘博便深感要肩负起挖掘、整理烈士事迹的使命。身为军人后代、沐浴在浓厚的军旅文化中,有着十余年沉淀的文字功底,让他对深入研究英烈事迹、还原英烈故事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向往。“既然有这样的能力,我就应该肩负起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完善和丰富我们地方英烈的历史记录。”刘博如是说。刘博展示整理的笔记内容  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这些都是他多年来追寻历史脉络的见证,每当提起这些珍贵的收藏,他总能滔滔不绝。翻阅整理厚重的资料,将零散的历史碎片一点点拼凑、明晰,进行严谨的交叉考证,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考古”,其中的艰辛和心血只有他自己最为明了。近九年的时间,刘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烈士事迹的深度研究,独自撰写了七部的威海革命烈士事迹史料书籍,从梳理胶东革命队伍变迁到汇总考证英烈事迹,总计上百万字。通过刘博的不懈努力和深入考证,荣成籍著名烈士的名单已由最初的20余人扩增至近80人。  执著探寻 补全英烈生平  刘博的烈士文化研究,不止传承爱国情怀,更是追寻历史真相的坚定之旅。他对细节的专注和对工作的热情体现在每一次的不期而遇——哪怕是出租车上偶听的一段历史碎片,都可能促使他跨越千里到东北寻访。他走遍一百五十余个村落,与烈士的后代亲属深入对话,挖掘那些零散的记忆,与兄弟陵园合作,从老一辈的口述中辨认出英烈的事迹。  每位烈士的故事,虽仅几百字,却凝重如千金,从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入手,过渡到他们的参军经历,描绘他们在重大战役中的英勇表现。“烈士家属可能只知道他们在家中的点滴,军队档案中也许只保留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我所追求的,是将这些碎片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那些静默的文字跃然纸上,化作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魂。”刘博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他深知许多烈士的姓名和英雄事迹散布在广阔的历史文献中与人们的记忆里,如同被时光遗落的珍珠,需要有人去细心地搜寻、串联和打磨,从厚重的书页和口耳相传中提取信息,将英烈的成长经历和战斗历程编织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让闪光的英烈精神在我们心中继续生发力量。  传扬事迹 续写英雄赞歌  作为“红色基地掌门人”,刘博深感自己肩负着让烈士精神深入人心的使命。自2019年以来,他与团队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和军营,将烈士事迹的故事播撒到社会各个角落,他们的“五进”宣讲活动不仅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更在互动中观察听众反应,及时调整宣讲稿,已超过150场、直接影响上万人。刘博还利用融媒体传播烈士的故事,策划并主持了包括三部纪录片和“红印迹直播间”在内的系列传播项目,让英烈的事迹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又逢清明,刘博感慨良多:“尽管法定的烈士纪念日设在9月30日,但清明前后仍能迎来许多自发来祭拜的公众。”从社会群众的自发参与中,刘博看到了不朽的精神传承,这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认可和回应。  时光荏苒,刘博自认从“爱英烈的人”成长为“悟英烈的人”,他满怀激情地说道:“尽管年岁增长,我这颗宣扬英烈精神的心永远年轻!”他的工作还在继续,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未来保留一份清晰、真实的历史记忆,让英烈得到他们应有的记忆和尊重,让烈士精神得以永存。 
  • 发布时间:2024-04-04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兵宣讲进校园活动精彩回顾!
  •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老兵步入校园老兵与校领导、学子见面  学子为老兵佩戴红领巾       刘洪军,男,武警大校,1979年11月入伍,2015年退休。现威海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军休干部。中国法学学会会员、中国警察学会会员,威海市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团成员,山东省百名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团成员。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干部进修系政治委员(正师职)党委书记。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任主官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2004年被评为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建房和服务先进个人,受到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通报表彰。任副主编编写系列法治教育丛书5套,撰写各类论文多篇并多次获奖。 刘洪军政委为师生讲述红色故事军属学子讲述自己家长的故事连线教室观看直播的学子    学子为老兵献花学子发出铿锵誓言红色宣讲启迪人心祥云学子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将好习惯养成落实于每个日常借助德育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做好每一件小事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 发布时间:2024-03-29
  • 查看详情
  • 军休干部进校园 红色宣讲润童心
  •         清明前夕,威海市军休中心军休干部“红色宣讲团”走进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红色宣讲团”成员刘洪军和军休干部代表林春强、张琴、张恒凯走进校园,来到学子身边,讲述革命先烈永远闪耀的军魂。        宣讲现场,武警大校刘洪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故事,再现汗水与泪水交织、鲜血与战火汇聚的抗争历史,同学们全神贯注聆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随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军休干部们耐心解疑答惑,同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现役军人子女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表示要争做时代新人,为祖国、为家乡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并给革命前辈系上红领巾,献上最美的鲜花,表达最深的敬意。 
  • 发布时间:2024-03-29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祭扫活动倡议书
  •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在这个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时刻,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开展好清明节期间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文明、环保、节俭、安全的良好祭奠氛围,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全市社会各界及烈士亲属、退役军人、广大青少年发出如下倡议:   一、绿色低碳,提倡文明祭扫   提倡通过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上祭扫等新型烈士祭扫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共同推动形成绿色、文明、环保的祭扫新风。鼓励“云追思、祭英烈”,可通过中华英烈网、山东英烈网、威海英烈网向烈士致敬默哀、敬献鲜花、点亮蜡烛、抒写感言寄语,表达对英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   二、缅怀英烈,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倡导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通过团队日、“红领巾讲解员”实践、青少年思政课等活动,为烈士擦拭墓碑、敬献鲜花、植树披绿,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倡导通过宣讲英烈故事、颂唱红色歌曲、开展志愿服务、走访烈士遗属等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三、安全有序,共建平安清明   各地烈士陵园均已开放,实行“预约入园、科学控流”等措施,倡导提前预约祭扫,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分时分批、错时错峰祭扫,避免人群聚集拥堵。任何组织和个人前往烈士纪念设施祭扫,不得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倡导遵守祭扫烈士礼仪规范和服从现场管理,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区域,禁止一切迷信活动,共同维护祭扫活动的庄严、安全、文明和有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崇尚英烈,既是对历史的最好铭记,也是前行最坚实的基石,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入“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行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唱响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 发布时间:2024-04-03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