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英烈寄哀思 我市广泛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
- 4月4日,清明节上午,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大中小学师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带着鲜花自发来到威海市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长眠于陵园的革命英烈,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连日来,全市以各种形式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总计500余场,社会各界群众到烈士陵园祭扫人数近10万人次。 各区市也开展了集中祭扫活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环翠区在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联合开展祭扫活动,环翠区双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钰婷表示,将继续讲好英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文登区,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来到峰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为先烈墓碑清洁擦拭、敬献鲜花。在高区,威海市第九中学与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威海市烈士陵园,联合举办“昭昭青山佑风骨,耀耀华夏迎忠魂”主题祭祀活动。在临港区蔄山革命烈士陵园,蔄山中学少先队员们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用歌声缅怀英烈、致敬英雄,表达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 发布时间:2025-04-24
- 查看详情

- 百万文字“悟英烈”,远赴千里寻英魂 威海荣成有位以笔为刀的“守陵人”
- 在静谧肃穆的荣成市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内,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博正奋笔疾书。最近,他耗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只为从《东北解放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摘录并核对近四百位威海籍烈士的姓名。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笔墨绘制的不仅是烈士们的事迹,更是在纸张上复苏革命火种,让烈士英魂在时间长河中永存。 肩负责任 理清历史脉络 自2015年踏入荣成市青山革命烈士陵园的那一刻起,刘博便深感要肩负起挖掘、整理烈士事迹的使命。身为军人后代、沐浴在浓厚的军旅文化中,有着十余年沉淀的文字功底,让他对深入研究英烈事迹、还原英烈故事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向往。“既然有这样的能力,我就应该肩负起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完善和丰富我们地方英烈的历史记录。”刘博如是说。刘博展示整理的笔记内容 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这些都是他多年来追寻历史脉络的见证,每当提起这些珍贵的收藏,他总能滔滔不绝。翻阅整理厚重的资料,将零散的历史碎片一点点拼凑、明晰,进行严谨的交叉考证,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神考古”,其中的艰辛和心血只有他自己最为明了。近九年的时间,刘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烈士事迹的深度研究,独自撰写了七部的威海革命烈士事迹史料书籍,从梳理胶东革命队伍变迁到汇总考证英烈事迹,总计上百万字。通过刘博的不懈努力和深入考证,荣成籍著名烈士的名单已由最初的20余人扩增至近80人。 执著探寻 补全英烈生平 刘博的烈士文化研究,不止传承爱国情怀,更是追寻历史真相的坚定之旅。他对细节的专注和对工作的热情体现在每一次的不期而遇——哪怕是出租车上偶听的一段历史碎片,都可能促使他跨越千里到东北寻访。他走遍一百五十余个村落,与烈士的后代亲属深入对话,挖掘那些零散的记忆,与兄弟陵园合作,从老一辈的口述中辨认出英烈的事迹。 每位烈士的故事,虽仅几百字,却凝重如千金,从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入手,过渡到他们的参军经历,描绘他们在重大战役中的英勇表现。“烈士家属可能只知道他们在家中的点滴,军队档案中也许只保留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我所追求的,是将这些碎片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那些静默的文字跃然纸上,化作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魂。”刘博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他深知许多烈士的姓名和英雄事迹散布在广阔的历史文献中与人们的记忆里,如同被时光遗落的珍珠,需要有人去细心地搜寻、串联和打磨,从厚重的书页和口耳相传中提取信息,将英烈的成长经历和战斗历程编织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让闪光的英烈精神在我们心中继续生发力量。 传扬事迹 续写英雄赞歌 作为“红色基地掌门人”,刘博深感自己肩负着让烈士精神深入人心的使命。自2019年以来,他与团队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和军营,将烈士事迹的故事播撒到社会各个角落,他们的“五进”宣讲活动不仅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更在互动中观察听众反应,及时调整宣讲稿,已超过150场、直接影响上万人。刘博还利用融媒体传播烈士的故事,策划并主持了包括三部纪录片和“红印迹直播间”在内的系列传播项目,让英烈的事迹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又逢清明,刘博感慨良多:“尽管法定的烈士纪念日设在9月30日,但清明前后仍能迎来许多自发来祭拜的公众。”从社会群众的自发参与中,刘博看到了不朽的精神传承,这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认可和回应。 时光荏苒,刘博自认从“爱英烈的人”成长为“悟英烈的人”,他满怀激情地说道:“尽管年岁增长,我这颗宣扬英烈精神的心永远年轻!”他的工作还在继续,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未来保留一份清晰、真实的历史记忆,让英烈得到他们应有的记忆和尊重,让烈士精神得以永存。
- 发布时间:2024-04-04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兵宣讲进校园活动精彩回顾!
-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老兵步入校园老兵与校领导、学子见面 学子为老兵佩戴红领巾 刘洪军,男,武警大校,1979年11月入伍,2015年退休。现威海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军休干部。中国法学学会会员、中国警察学会会员,威海市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团成员,山东省百名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团成员。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干部进修系政治委员(正师职)党委书记。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任主官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2004年被评为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建房和服务先进个人,受到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通报表彰。任副主编编写系列法治教育丛书5套,撰写各类论文多篇并多次获奖。 刘洪军政委为师生讲述红色故事军属学子讲述自己家长的故事连线教室观看直播的学子 学子为老兵献花学子发出铿锵誓言红色宣讲启迪人心祥云学子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将好习惯养成落实于每个日常借助德育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做好每一件小事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 发布时间:2024-03-29
- 查看详情
- 军休干部进校园 红色宣讲润童心
- 清明前夕,威海市军休中心军休干部“红色宣讲团”走进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红色宣讲团”成员刘洪军和军休干部代表林春强、张琴、张恒凯走进校园,来到学子身边,讲述革命先烈永远闪耀的军魂。 宣讲现场,武警大校刘洪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故事,再现汗水与泪水交织、鲜血与战火汇聚的抗争历史,同学们全神贯注聆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随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军休干部们耐心解疑答惑,同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现役军人子女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表示要争做时代新人,为祖国、为家乡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并给革命前辈系上红领巾,献上最美的鲜花,表达最深的敬意。
- 发布时间:2024-03-29
- 查看详情
- 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祭扫活动倡议书
-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在这个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时刻,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开展好清明节期间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文明、环保、节俭、安全的良好祭奠氛围,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全市社会各界及烈士亲属、退役军人、广大青少年发出如下倡议: 一、绿色低碳,提倡文明祭扫 提倡通过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上祭扫等新型烈士祭扫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共同推动形成绿色、文明、环保的祭扫新风。鼓励“云追思、祭英烈”,可通过中华英烈网、山东英烈网、威海英烈网向烈士致敬默哀、敬献鲜花、点亮蜡烛、抒写感言寄语,表达对英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 二、缅怀英烈,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倡导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通过团队日、“红领巾讲解员”实践、青少年思政课等活动,为烈士擦拭墓碑、敬献鲜花、植树披绿,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倡导通过宣讲英烈故事、颂唱红色歌曲、开展志愿服务、走访烈士遗属等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三、安全有序,共建平安清明 各地烈士陵园均已开放,实行“预约入园、科学控流”等措施,倡导提前预约祭扫,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分时分批、错时错峰祭扫,避免人群聚集拥堵。任何组织和个人前往烈士纪念设施祭扫,不得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倡导遵守祭扫烈士礼仪规范和服从现场管理,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区域,禁止一切迷信活动,共同维护祭扫活动的庄严、安全、文明和有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崇尚英烈,既是对历史的最好铭记,也是前行最坚实的基石,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入“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行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唱响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 发布时间:2024-04-03
- 查看详情